[转]苏州客录


苏 州 客 录 

曾一果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
我几乎没有坐过船,只记得唯一的一次坐船经历是儿时跟父亲去扬州,那时还不知道有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的感觉,一切的印象都是一片空白,只觉得城里比我们乡
下热闹,街上似乎到处都是人。还有一点记忆的大概就是平山堂青面獠牙的四大金刚,和一个穿着红僧衣的法师,那时跟着父亲,心中很害怕,但还是偷偷地要去瞧
那僧人,看他虔诚地点燃香,那神秘的氛围让我大气也不敢出。

  
 中学时,学校就在山顶上,山脚下是淮河,帆船整日漂来过往。那时我常常捧着书,坐在校园后操场的一个冰凉的台阶上看,读累了,就抬头默默地看帆影和水面
上跳跃的金光。天有时是那么湛蓝,有时还有美丽的鸽子在山颠盘旋,而轮船的汽笛又是那么的久远悠扬。那时我就特别喜欢船,喜欢看它们从遥远的地方慢慢地飘
过来。“它们要到哪里去呢?”我忍不住想。我很羡慕同学杨柳林,他时常就坐着船儿回家。在我印象中,倚着船舷,穿过芦苇荡,看野鸟一个一个地扑叫着飞起
来,听一听那辽远的天底下清脆的声响。平坦空旷的湖中,一叶偏舟,一个归家的少年,背着破书包,那种意境是无法想象的。或许,那时书读得太累,人也太寂
寞,但就在疲倦和寂寞中,我与船结下不解之缘。读大学竟然是在苏州,你知道——那可是船的故乡啊。

 

   
江南的船,多的让你无法计算,船的种类也很多,有的豪华气派,有的小巧玲珑。有一种“连船”,大概是为了经济考虑,由几条、甚至是几十条大船连在一起,船
上装载着煤炭、大米和沙子,南来北往,蔚为大观。那时我经常趴在学校里的桥上,看“连船”从桥墩下缓慢而威武地穿过,经年的风吹日晒,使船民的皮肤黝黑,
但显得很健康,开船的男人们经常敞胸赤膊,露出古铜色的皮肤,那是大自然的雕塑。女子们也健硕肥美,她们通常站在船头,手拿着长竹竿,用以导航和指挥交
通,威武凛凛的,颇让人敬佩,细腻的江南原来也有如此豪气。当然,江南的水上,更多飘着的是一些玲珑小船,我公寓后面就有一条水巷,清晨时,经常会有一两
个蓝衣工人,划着小船清理河道垃圾,在晨曦初开之际,绛红的阳光照在微微晃动的水波上,两人互相熟练地配合着,一人摇船,一人用长竹竿打捞河中污物,整个
过程连贯而有节奏感,如凝脂的油画,很美很美。

    
有了船,江南就有了灵气。我的故乡也是有很多水,可因为缺少了船,水面总显得太空荡。无论是宽阔的运河,还是狭小的水巷,只要有了这船,静静的画面就有了
动感,也有思索的精神,我总以为汽车,虽然快捷,但是快捷却拒绝美和思考,而船所特有的缓慢的形式,像王安忆所说的那样,已经超过了实用的成分,具有了美
的特征。读大学时有好几次晚上,我和同学路过相门桥,我们停下来,倚着桥栏,默默地眺望远处的码头,码头边停泊着无数船只,码头上灯火闪烁,人声鼎沸,远
处黑黝黝地建筑又融进了“哒哒”的马达声,于是船在水、灯光和声响中摇荡,那美妙的情景都无法形容。

     江南的古镇,猛一看都很破旧,
巴不得拆了才好,北方的同学对于此,往往大失所望,说山清水秀的江南,原来也不过是浪得虚名。其实再仔细一琢磨,精致的园林、古朴的建筑无不耐人寻味。而
那一条条船儿,静静地泊在深巷中,或灵动地飘在天际间,更是让你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。所以大学毕业时,当年那些抱怨的同学却四处奔波,想留在这个有船的城
市,留下来的同学,满脸喜悦,而没有留下的同学,还落下了伤心的眼泪。是啊!“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,垆边人似月,皓
腕凝霜雪,未老莫还乡,还乡须断肠。”

 

    要是你拥有一条船,在下雪的时节,邀两三个朋友同游,划在靠枫桥的水面上,一边听寒山寺的钟声,一边看雪花纷飞,有什么忧愁不可以忘记呢? 

 

 

   
说到桥,不禁想起卞之琳的名诗《断章》: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。明月装饰里你的窗子,你装饰了别人的梦。”这样优美的篇章也只有江南
才能够提供,只有在江南你才可以随处见到这样的风景:一个人站在桥边,一个人临窗而立。而卞之琳的这首诗就写的是苏州,他曾爱上了一位美丽的苏州少女,虽
然两人没能结成金玉良缘,但是,美好的记忆却留了这千古绝唱。

 

   
苏州的建筑大多临河而筑,很多人家的窗户对着别人家的窗户,中间隔着水,桥将隔开的地方重新连接起来,所以桥就具有了一种特别的涵义,桥的处处存在似乎随
时在提醒你,人与人之间,就像两座房子一样,既需要一点距离的空间,也需要有桥将彼此紧密联结在一起。站在桥上朝远处看,两边的房屋大都是白墙青瓦,暗白
的墙上是红的发黑的褐色木窗,瓦楞上还有天窗,从那里可以看到蓝天,这在家乡是看不到的,或许江南人意识到他们人多地少,缺少足够宽敞的地方去亲近自然,
所以他们总是想法设法和自然接近,通过天窗,他们让阳光照在屋里,江南的人也喜欢在任何狭小的地方种上花草,他们对土地珍惜达到了难以想像的地步,只要有
一块合适的地方,他们就会建造亭台楼阁、假山小桥,并在其周围种上花草树木。房子一般是两层,后窗对着河水,墙的底部是大石块,一直渗透到水里,常年的浸
泡,石块都已变得黝黑,上面长满了青苔。沿着墙有石阶铺到水中,常有妇人弯腰在那里洗衣服,“无奈夜长人不寐,数声和月到帘栊”,要是在明月皎皎的夜晚,
寄居在江南河边的一家旅馆,听那“咚咚”的捣衣声,定别有一番滋味心头。

 

   
远处还有桥,有妇人拎着篮子从桥上走过,进入了屋子里,篮子里大概是刚买好的菜;也有手拿着紫色的花伞,身着粉红衣裳的少女,看在那里看风景;还有背着画
架,穿着新奇的美院学生,坐在桥边,埋头朝画板上涂抹。在江南,这些都是寻常的景象,从没有来过江南的人,对于这般诗化的图景大概难以想象。我第一次怀着
浪漫想象来到苏州,最惊奇的不是苏州的水,而是各色各样的船和桥,是那么多,那么美。在我的故乡,也有碧波荡漾的湖泊,但是大多没有船和桥,空荡荡的,到
了冬天就显得太苍茫。来到苏州我才知道,天下还有这么多美丽的桥。至今,我已经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桥,有名字的和没有名字的。

   
有些桥的名字很好听,说了一遍就不会忘记,我要去宝带桥就是因听了她的名字。那是读大学的一年中秋,我站在宿舍的窗口,抬眼看窗外,圆圆的月亮已升起,心
里很想家,母亲肯定预备了很多菜。正在伤感时,有同学说:“去宝带桥赏月吧?”宝带桥,好听的名字。于是就一同去了,十几个人骑着自行车,浩浩荡荡,很是
热闹。宝带桥离学校有几十里路,骑到那里人已汗流浃背,早没了赏月的兴致,但一见到遥远的铺在水里的桥影,我的兴致又上来了。说实话,那天如果不是人太
多,宝带桥会更美,朦朦胧胧地见到一个又一个弧形桥孔连环铺在水中,和水中另一半形成了一个个亮晶晶的圆圈,水轻轻地摇晃着,真是美极了。而且宝带桥周围
的水面很开阔,很像故乡的水,所以心中竟产生了依念。

   
可惜的是,人太多,不能好好的欣赏月景,只跟着人流走着。江南的好多风景都是这样,人占据了风景,风景失去了地盘。在大学时,班级里组织去周庄,那里的风
景本来很好,是个典型的江南水国,又有很多名胜古迹,可是人太多了,无数的人看着人,真是大煞风景,本想看看陈逸飞先生画的双桥,但无数的人站在上面令人
望而生畏,所以顿时没有了兴致。可转念一想,自己何尝不是凑热闹的人呢?

 

 

 

   
江南是雨的故乡,雨在这个地方变得那么多情而缠绵,总是久久不愿离去。我曾经在新疆在一个叫昌吉的小城呆了半年光景,给一所大学授课,那半年里居然一滴雨
都没有下过,每天都是晴空万里,只是到了冬天,才开始飘起雪来。而在江南,一年四季里似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下雨。雨在这里变得那么多情,那么缠绵。我读
完了四年大学才长长出了口气,因为终于要和多情的雨拜拜了,但后来却又在苏州读了研究生,现在还在这里安家落户,看来我真要与江南缠绵的雨,相伴一生了,
或许,在我潜意识中本就没想离开。

   
我并不喜欢下雨,没完没了的,被子是湿的、屋子是湿的、连天空整天都是因此阴沉沉,湿漉漉的。外地的同学自然更不习惯,研究生时的室友老孙是山东人,他
说:“到了江南才知道什么叫雨。”我不太喜欢下雨,实在因为下雨太麻烦,出去做事都不方便,即使是晴天,出门还往往惦记着备上一套雨具。下了雨就更麻烦
了,每个人都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在雨披里,骑着车子,就是熟人碰面,也互相不认识。我跟新疆的学生讲起这时,他们都睁大了眼睛,感到很惊奇。在新疆,很
少有人家备着雨伞,即使有也是为了遮挡太阳。北方人大概看不惯苏童、叶兆言小说里散发出的霉变的湿气,但那确实就是江南,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苏州的特色。
张艺谋将苏童的《妻妾成群》改在西部拍,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原作的韵味,我觉得如果仍在江南取景,效果会更好。

 

   
但没有什么事时,坐在窗户下听雨,或站在窗边观雨,或索性撑着伞径直地在雨巷中散步,那倒是一件舒心的事,或许还会碰上一个撑着油纸伞,身着粉红旗袍,脚
穿高跟鞋的丁香一样的美丽姑娘。读大学时,我常常孤身一人蜷缩在文科楼的高处看书,太累了,我就打开窗户,沉默地看窗外的风景。要是下雨,会看到无数的花
伞从校园中心路上飘过,各种各样的颜色,红色的、黄色的、绿色的、蓝色的、棕色的……,总之,五颜六色的花伞组成了奇妙的图案,它们飘动着,像朵朵盛开着
的睡莲,在我看来,真有点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名画《睡莲》的味道。静静地凝视着那些流动的伞,我知道每把伞下都有一颗热情的灵魂,这些流动的伞,似乎就是人
生流动的象征。那时我很喜欢印象派的绘画,喜欢那种朦朦胧胧的色彩和情调。坐在那里还可以听一听钟声——从远处的钟楼传来。钟楼是苏大的象征,已有一百年
的历史;碧绿的树叶上有时还会有清脆的雨滴落。被风吹着,穿过窗户,落到你的额头上,冰凉的,却又有一点温润的感觉。从楼上望下去,校园的林荫道上,已经
落满了雪白的玉兰花、绯红的樱花,被行人一踩,那才是姹紫嫣红,看到这样的景色,你或许会忽然有点莫名的伤感,或许还会想起《西厢记》里那著名的一段唱
词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”

 

   
是的,江南的雨让人变得多情善感,大学毕业那年,也是雨季,而且雨下得非常的大,六号宿舍楼的一楼都淹没了,这样的雨,当然让人没有好心情,何况又在毕业
之际呢?不过,我因为考上了中文系的研究生,无需找工作,所以心情并不差,但许多同学都急匆匆地开始离去,有的还要回去找工作,我和另外两个留苏州的同学
先送走了徐州的刘社会,然后又打算送盐城的两个同学朱晓秋和陈勇。这两个同学:一个为人豪放,善于辞令;一个为人细腻,少言寡语,他们平时似乎都很快乐,
不像我成天忧心重重,唉声叹气。但送他们走的那天,朱晓秋和陈勇居然都号啕大哭,真是大出我的意料。原来,有的喜欢把悲伤放在脸上,而有的人喜欢把悲伤埋
在心里。

因为下雨,所以晚上经常失眠。就歪在枕头听雨声和远处的船声,渐渐地也就进入了梦乡。“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,罗衾不耐五更寒,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响贪欢。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

这是江南,我在梦里也会说。

 

 

   
江南的巷子可以分为两种:一种是水巷,一种是陆巷。水巷是水从临河而筑的两排建筑之间穿过,水巷的特点是对称,巷子两边的屋子是两层,房子的风格都很雷
同,青砖白墙,许多石阶朝水里铺展出去,留在岸边的石阶上也往往都长满了青苔。现在很多风景画多是画江南的水巷,看多着实让人有点厌倦,觉得太缺少创意。
但是像风景画中的这些景象,在苏州也越来越少。城市建设,将许多古老水巷的格局都改变了,或许若干年之后,我们也只能在那些平庸的水彩画中寻找江南遗韵
了。

   
或许我太杞人忧天,崭新的建筑,终有一天,也会成为历史建筑,变得富有美学和历史的意味,但愿是那样。可是每当看到巨大推土机,把那古老的巷子毫不留情地
铲除,我还是感到难过,仿佛失去了一个朋友。我喜欢站在桥上,看这些巷子,看两边房屋的倒影铺在水中,看远处停泊的小船,这一切美丽的景象,莫不让我欢
喜,我希望能拥有一条船,亲自在那狭小的水巷里划行。

   
陆巷倒是经常穿行,就是现在也这样,上学校时,我会从一条幽静的小巷里穿过。读书的年代里更是这样,常常和室友在下课后的傍晚,漫无目的去钻苏州小巷。苏
州的小巷,有的狭窄的只能并排走一两个人,但就是在这样的巷子,我亲眼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,骑着车子,在狭窄的小巷里疾驶,对面来车子,她也镇定自若,
“嗖”的一声就穿过去了,看得人目瞪口呆。这小小的巷子就是锻炼人,江南精致的日常生活也就源于这些深巷,在狭小的天地里做文章,这是江南人的特长。园
林、刺绣,哪一个不是这样呢?巷子是阴暗潮湿的,外地人见了,都摇着头说:“这些巷子,看看还可以,怎么能住人呢?”可年轻的姑娘住在里面二十年了,照样
鲜艳美丽。也有些巷子很宽,巷子口有各种各样的店铺:五金店、水饺店、苏州面馆、百货店,卖什么的都有,热闹的很。上了年纪的老太太,没什么事,要么一个
人躺在院子里的藤椅上,摇着蒲扇,闭着眼睛听盛小云的评弹,要么就是一大群,围坐在巷子的转弯口,天南海北的聊天。

 

    陆巷的特点是
曲折幽深,曲折表明她是散乱不对称的,钻进去真不大容易出来,左一拐,右一弯,到最后就不知道到哪里了。两边只有暗白的院墙,墙的上空是一线狭长的蓝天,
蔷薇花会从地上一簇一簇的朝上滋生,爬山虎则沿着墙头无限延伸。但我的方向感似乎不错,读研究生时,室友有一次和我出去,逛了几个巷子后他就不知东南西北
了,我一会儿将他从狭小幽静的巷子带到热闹非凡的大街上。他很惊奇,“你是怎么摸出来的?”我告诉他其实是瞎摸的,江南的巷子大多数是相通的,无论它如何
曲折幽深,只要你走下去,总能摸出来。但有一次我也竟然迷了路,那次是带哥哥游玩,我们在一个小巷子里转悠了半天,都没有找到出路,结果,自然是被哥哥嘲
笑了一番。

   
江南的小巷子大多年代久远,所以走在里面,常会有你意想不到发现,很普通的一个民宅,很可能是明朝或者更早年代的,你的脚下不注意说不定踩着的就是大清帝
国残留的石板路。苏州大学背面甲辰巷里的那座砖塔,谁也不会注意它,但它立在那里已好几百年了,它比周围任何一个建筑都矮小,但却比周围任何一个建筑都有
历史感。

    我有时喜欢一
个人走在深深的巷子里,或许是为了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,或许更是为了获得一种历史感受。,有许多巷子是又高又深,两边都是高墙深院,也有的院落从外面
根本看不出,但走进去才领略了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的味道。当我用手去抚摸那泛着点灰色的白墙时,我似乎感觉到了历史的心跳,我知道这斑驳的高墙、古老的深
宅和乌黑的大门,都是讲故事的高手,它们的肚子里有无数个诱人的历史故事。

 

    江南有了船,就有了诗意,有了桥,就有了美感,有了雨就有了妩媚,有了巷,就有了实在。江南,便是船、桥、雨、巷。

One response to “[转]苏州客录”

Leave a Reply